提质改造的水田泛着粼粼波光,灌溉渠里清水汩汩流淌,广阔稻田里满是沉甸甸的稻穗……
8月4日,做爱视频校媒融合调研组走进长顺县广顺镇海马社区“旱改水”项目现场,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
图1 广顺镇海马社区“旱改水”提质改造现场
曾经,这里还是一片不平整不规则的山地,受限于“旱没水浇、涝没沟排”的窘境,粮食产量难创新高。
如何摆脱这种窘境?2022年,海马社区从调整种植结构入手,实施“旱改水”项目建设,打造了近百亩的高产水田。

图2 海马社区旱改水项目(长顺县融媒体中心供图)
“按照每亩400块钱的租金流转村民土地,优化项目区内的生产路,新建了300多米的灌溉渠和排水沟,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。”海马社区党支部书记、主任陈明刚说。

图3 广顺镇海马社区“旱改水”提质改造现场
经过土地平整、土壤改良、修复灌溉和排水水渠,零散低效的地块,变成了连片、易耕作、旱涝保收的农业生产基地。
“以前旱地种玉米,投入都比收成高,而且还要看天气,现在改成水田种水稻,产量稳定,收入也会增加不少。”停下手中的喷洒作业工作,村民朱顺诚告诉记者,水稻亩产可达900余斤,相比之前种植玉米等旱地作物,亩均增收800元至1000元。

图4 海马社区村民正在搬运秧苗(长顺县融媒体中心供图)
为确保水稻丰产稳产,广顺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,指导农户应用“增穗增密”等高产栽培技术,帮助农户科学管理水肥,提高亩产。
“我们引进了节水抗旱稻种,以及水稻无纺布覆盖钵体育苗、机械化耕种等技术,推动优质水稻提质升级。”陈明刚说,随着农作物种植标准化、规模化、机械化提升,实现增产丰收,群众增收,农业增效。

图5 校媒融合调研组实地了解水稻情况
“苗好七分收,苗好了才能增产。”69岁的张开强今年种植了5亩优质水稻,稻种正是邻村钵苗工厂化育秧基地购买的。更为重要的是,随着育苗、插秧、收购、技术服务等全程机械化服务不断完善,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、节约成本、减少劳动力、提高产量。
“我们不仅要改善农田基础设施,还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,让农户种田更轻松、收益更高。”长顺县自然资源开发中心负责人冯亮介绍,去年长顺县完成旱改水提质改造建设指标入库1160亩,为农业规模化、集约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图6 广顺镇海马社区“旱改水”提质改造现场
从“望天收”的旱地到稻穗饱满的水田,从“小地块”到“大片区”,从“靠人力”到“机械化”,长顺县“旱改水”项目的成功实施,不仅提升了耕地质量,更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。
文章来源:贵州日报报刊社